
水神山也称烈女山,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,海拔1200米,三山环抱,山势迤逦,松柏叠翠,在山腰处,建有一庙宇———烈女祠,亦名“圣母祠”,当地人称“奶奶庙”。相传,赵匡胤陈桥兵变后,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,携宫女潜入此山,面对国破家亡,回天无力,悲愤之极,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,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,立庙祀之。关于这段传说,光绪七年版《盂县志》中艺文志《水神辨疑》记载:“水神山即烈女山,庙祀柴花圣母,俗称周世宗女,秉性贞烈,不欲适人,经于此山为神。旧志言之谓贞烈,为神似也”。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,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《游烈女祠诗》可以推断,该庙至迟建于金代,以后元、明、清三代历加修缮,才有今天的规模。水神山灌木丛生,一到春夏,山花争艳,碧草如茵;而到了秋天,则是漫山红叶,层林尽染,如画境一般。烈女祠位于水神山半山腰,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,依山傍壁而建,曲折迂回,高低错落。从山脚拾阶而上,路的尽头是一面石壁,上刻有民国时县知事王育昌题诗:“向前有别境,转步登云梯”。峰回路转之后,是一座石牌坊,-“洞天福地”四个大字,再往前走,便是山门,古朴雅致,并不奢华,门上的一块红底蓝纹的牌匾写着“蕊珠宫”,落款是咸丰二年七月。进入山门,在照壁的位置是一神龛,内祀一神,左右各有石碑一通。往左转,便正式进入庙中,由低到高,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段八十一阶的石阶,石阶的左侧是厢房,右侧为碑房。拾阶而上,便进入正殿庙院。正殿前是马王殿,左右各建有钟、鼓楼,北附道院。正殿三间,进深七米,台基高约三米,殿身宽阔,悬山式屋顶,琉璃脊兽,制作精良。殿内雕梁画栋,两侧墙壁有壁画,山水人物,云龙画凤,笔力流畅,色泽鲜明,保存完好。
水神山烈女祠今日天气的主要是“多云”。
27日白天到27日夜间天气多云,主要气温18~23℃,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、T恤衫、薄牛仔衫裤、休闲服、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。
27日夜间到28日早晨阴,气温降低至16~17℃,建议穿套装、夹衣、风衣、休闲装、夹克衫、西装、薄毛衣等保暖衣服。
从27日03时起,阳泉水神山烈女祠多云,今天早晨8点钟后转晴,其后多云,同时最近的降雨带在南边68公里外呢;
27日04时 - 06时,多云,温度在16 - 17℃;
27日07时 - 09时,晴,温度在16 - 17℃;
27日10时 - 11时,多云,温度在18℃;
27日12时 - 15时,晴,温度在19 - 22℃;
27日16时 - 明天1点,多云,温度在17 - 22℃;
水神山烈女祠的其他天气指数,风力3级 东风, 相对湿度35%,紫外线中等,空气质量52;